三堡实验小学:字中世界 书里乾坤

来源:徐州教育在线-三堡实验小学     2020年6月30日     责任编辑:梦露     阅读:1323次

  无论是勤学苦练的求索,还是心手两忘的抒怀,无论是浪情恣肆的狂放,还是温文尔雅的内敛,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已经经过漫长的沉积,代代相传,浸透在了民族久远的血液之中。透过那变幻万千的点线形式,我们似乎看到了那种沉浸于笔底,洋溢于案头的生命的存在,书法艺术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程,书法的创作成为书法家心灵世界的展现。

  三堡实验小学本周的会前开讲由滕邵龙校长为大家分享中国书法的无限魅力。滕校长以汉字和书法发展的脉络讲起,介绍了书法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并详细介绍了每个阶段发展的相关人物与事件,以及相关的代表作。

  第一个时期,即书法艺术的萌芽期。它从仓颉造字开始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小篆成为中国统一标准文字为止。这期间的文字大致包括刻写符号、甲骨文、鹄头文、蝌蚪文、鸟虫篆、籀文、石鼓文等直至小篆。

  第二个时期是中国书法由实用走向艺术的觉醒和形成期,即从隶书的诞生到汉魏六朝时期。秦在统一六国后,通用小篆,以隶书为佐书,也就是用隶书把正式文件抄录下来做为档案备查。到了东汉以后,书法艺术才真正进入觉醒时代。所谓艺术觉醒,是人们在抽象的线条中发现了美,感悟了美、理解了美、并且把自己对美的理解,运用到书法的创作实践当中。隶书的出现打破了小篆的方正呆板格局,增加拂挑波磔,并开始运用悬针、垂露、藏头护尾等书法技巧,魏晋时期的书法,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的艺术必需品。

  第三个时期是书法的成熟期,也是书法的鼎盛时期,唐五代时期。唐朝多元对峙而又相互交融的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大奇特景观。这个时期出现了笔力险劲的欧体书法,出现了体现儒家至大至刚精神的颜体书风。出现了酒神式浪漫主义的张旭狂草,也有将楷法用至极致的柳公权楷书。在技巧的运用上更加是丰富多彩,出现了“印印泥”、“折钗股"、“锥画沙”、“屋漏痕”、“壁拆”等新技法。在书法理论上不再仅限于书写技巧,出现了系统论述书法的第一个专著《书论》。

  第四个时期是宋、元、明、清时期,这个时期是书法艺术在抗争中壮大发展的时期。清代书风的其中一个特点,是碑学兴盛。由于当时碑石出土日多,于是从学汉碑逐步发展为学北碑,北碑包括碑志和造像记,以致清中期书风为之一变,以厚重朴拙流行于世。康有为的“南北书法论”也顺时而生,成为当时的书法指南。

  传统文人自觉的将书法纳入正人心的轨道,书法就成了地道的修养身心、完善人格的过程。虽然作为实用性书写工具的毛笔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作为中国艺术瑰宝的书法却保留了下来,它那独具神韵,百读不厌的气质,至今依然令人倾倒、陶醉。千年书法的历史,不仅仅是这独一无二的艺术形态的流传史,伴随着文人们的笔墨纸砚流淌千年的,毫无疑问,应该是那千古不变的翰墨精神。

  滕校长分享结束后,杨校长和秦主任做了总结,杨校感叹道,滕校把书法的魅力清晰透彻地展现给全校老师,使许多老师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杨校自己也想在课余时间去了解、学习书法,书画相合,更添意趣。书法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书法需要的是耐心和持久的坚持,因此在练习书法的同时,可以修心养性,这对于提高自己的素养,很有帮助。有人说“字如其人”,我想可能指的就是这个方面的意思。

  接着,秦主任从“三字一话”的角度,说明了书法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仅是毛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都是教师应当掌握的基本技能。为人师表,更应当尽职尽责,将这“三字”练好、炼精。这种书法练习不但能够提高教师的基本功水平,还可以修身养性,一举两得。同时,秦主任还强调,书法学习老师应当以身作则,这样才能更好地教导学生习字练笔。教师要从字的来源、发展和底蕴等方面,全面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更加轻松、透彻的了解书法这门艺术,爱上书法。

扫一扫分享本页

1097 +1
相关新闻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