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山街道花语社区暑假夏令营:《藏在小竹竿上的人民支前图》红色研学课开讲

来源:徐州教育在线     2025年7月8日     责任编辑:梦梦     阅读:3901次

  为深化青少年红色教育,传承革命精神,7月7日下午,翟山街道花语社区暑假小学生夏令营系列活动之三——淮海战役红色研学课《藏在小竹竿上的人民支前图》正式开讲。活动特邀淮海战役纪念馆研学导师、助理馆员苗荟担任主讲,徐州一中关工委副主任徐家振、十三中关工委副主任范久云、徐州教育在线总监周燕青、泉山区翟山街道花语社区副书记王宇等嘉宾出席,与社区30名学生共同开启红色历史探索之旅。


  徐州一中关工委副主任徐家振在开场讲话中强调,暑假夏令营是青少年拓展视野、锤炼品格的重要平台。希望同学们在红色教育中汲取成长力量,以自信姿态迎接每一项挑战,在互动实践中收获友谊与进步。

  苗荟老师带领同学们重温1937年七七事变历史,强调“铭记历史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传承不屈的民族精神”。在解析淮海战役时,苗荟老师以“60万解放军战胜80万国民党军”的奇迹为线索,深入剖析这场战役背后人民群众的力量与支持。她特别展示一组震撼数据:88.1万辆小推车运送的9亿6千斤粮食,若按徐州中等城市日均消耗量计算,足够支撑5年民生所需,“这是老百姓从牙缝里挤出的革命希望”。

  “这根刻满88个地名的小竹竿,是国家一级革命文物,更是人民战争的立体史书。”苗荟老师重点讲述了山东农民唐和恩的支前故事。土地改革后,为支援前线运送军粮,唐和恩带着一根竹竿随支前队伍出发,每到一地就刻下地名。途中,他用竹竿探河深浅、在风雪中开路,甚至在拉车磕掉门牙时仍坚持,这根竹竿最终串联起山东、江苏、安徽三省3000公里行程,成为“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最生动的诠释。

  课堂上,同学们积极互动,分享对淮海战役和支前故事的感悟。为让同学们更深入感受支前历程,课堂特设“人民支前图”飞行棋关卡设计环节,同学们将历史场景转化为游戏元素:“暴风雪暂停前进”“敌机轰炸后退三步”“转运伤员疾行五步”……在互动实践中,学生纷纷感慨:“设计游戏时才明白,当年支前民工每走一步都要跨越生死考验。”


  徐州教育在线总监周燕青现场向学生赠送《童心向党第十届“童声里的中国”少儿歌谣创作大赛作品集》,鼓励同学们用文艺形式传承红色基因。

  徐家振在总结中表示,此次研学课通过文物故事、历史解析与实践互动,将淮海战役革命精神转化为青少年可感知、可参与的教育体验。通过徐州教育在线媒体报道和传播,将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成为2025年翟山街道关工委联盟花语社区夏令营(暑托班)最具影响力的红色文化主题活动之一。红色研学课的成功举办,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了淮海战役的历史意义,也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次活动以“小竹竿”为切口,串联起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历史脉络。通过文物故事与互动游戏,让青少年直观感受“人民力量”,读懂“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沉浸式教育也让“团结奋斗、无私奉献”的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扎根,为暑期红色教育注入鲜活生命力。

扫一扫分享本页

996 +1
相关新闻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