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坛黑马勇夺全国亚军!看这所学校如何让孩子一鸣惊人!

来源:徐州教育在线-徐州海亮未来学校     2025年11月15日     责任编辑:梦梦     阅读:3574次

  当最后一记势大力沉的回球精准地压在底线,对手的回球应声下网,整个赛场在瞬间的寂静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球网这一侧,那位身材尚显单薄、面容稚嫩的少年,紧握双拳,振臂高呼,眼中闪烁着坚毅与自信的光芒。他就是徐州海亮未来学校的张沐恩,12岁的网球少年,全国亚军。

  在刚刚落幕的第二届中国青少年网球城市挑战赛总决赛的赛场上,这位赛前年度积分排名在100名开外的“无名小卒”,在省赛、大区赛的一场又一场鏖战中稳扎稳打,最终闯进全国总决赛。尤其是半决赛中与搭档一起掀翻两位U12国少队顶尖选手的壮举,让他“一战成名”,更以“黑马”之姿,向所有人宣告:极限,就是用来打破的,少年拥有无限可能。

  巅峰对决,将“弱点”淬炼成钢

  如果将本届赛事比作一场江湖比试,那么半决赛无疑是张沐恩的“成名之战”。他与搭档面对的,是来自国少队、全国排名稳居前三的两位种子选手。“实力对比其实是有些悬殊的,但是一路走来我和他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就是球是圆的,谁都有机会。”回忆起半决赛前的紧张与期待,张沐恩妈妈这样说。

  更富戏剧性的是,张沐恩的搭档本身也是国少队的一员。对手的策略清晰而冷酷:集中所有火力,猛攻他们眼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张沐恩。一时间,赛场上仿佛形成了一个无形的漩涡,刁钻的发球、势大力沉的抽击、出其不意的网前小球,如疾风骤雨般向张沐恩倾泻而去。

  “面对那种窒息般的压力,我其实是有些担心他扛不住的。”场边观战的妈妈回忆当时的情形,不无骄傲地说:“每一个球都冲着他去,考验的不仅是技术,更是意志的极限。”然而,令所有人,甚至对手都未曾料到的是,这位被预设为“突破口”的少年,展现出了超乎年龄的沉稳与坚韧。他没有慌乱,没有退缩,而是像海岸边屹立的礁石,任你惊涛骇浪,我自岿然不动。

  “教练赛前就和我们分析了各种情况。我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顶住!相信自己、相信搭档。上场以后,我就是专注打好每一个球,极度的专注让我仿佛从现场的压迫感中抽离出来,就真的扛住了!”张沐恩自己也对现场的表现很满意。他的稳定发挥,极大地消耗了对手的锐气和体力,也为搭档创造了更多进攻空间。最终,这对不被看好的组合,凭借更为默契的配合和张沐恩关键时刻的稳定输出,成功逆转,战胜了强大的国少队对手,昂首挺进决赛。

  这场胜利并非侥幸,它是智慧、勇气与绝对坚韧的结晶。张沐恩用行动诠释了,“球是圆的,每个人都有机会”。

  沃野滋养,让“黑马”恣意奔腾

  一匹“黑马”的横空出世,绝非偶然。张沐恩令人惊艳表现,离不开父母的全力托举、教练的“铁血训练”,更离不开张沐恩自己对网球持之以恒的热爱。“他是一个特别有想法,并且愿意为了自己的想法付出努力的小孩,这一点,其实我还是非常感谢学校的。”提及张沐恩在网球训练中的坚韧和努力,妈妈说,他是徐州海亮未来学校“因材施教”“鼓励式教育”的受益者。

  大约是在张沐恩一二年级的时候,他在做看图写话的题目时,总是有一些自己的奇思妙想,导致答题的时候失分严重。面对这种情况,老师主动找到张沐恩妈妈,让她不要着急,说孩子只是思维比较发散,并不是能力的问题,随着日后知识的扩充和思维的培养,自然就不会有问题了。“我觉得就是咱们老师的这种,尊重孩子个体差异的教育理念,鼓励引导为主的教育方式,让张沐恩可以保有自己的独特看法,有勇气做一些特立独行的事情,有机会成为一个有梦想敢追梦的孩子。”张沐恩妈妈说。

  张沐恩的成长轨迹,正是学校“因材施教”理念的生动体现。学校识别出他在网球上的兴趣和潜力后,并未采用“一刀切”的培养模式,而是为他量身定制了文化学习与专业训练协同发展的个性化方案。学业导师与家长密切沟通,科学安排他的学习与训练时间,确保他在追求网球梦想的同时,文化课学习不掉队,实现“体教融合”的真正落地。“学校是我们坚实的后盾”张沐恩的妈妈感慨道,“学校和老师从未因为训练、比赛而放松对他学业和品德的要求。他甚至曾经在半天学习、半天训练的情况,考取过年级第一名,这一定离不开老师对他的严格要求和个性化指导。”

  在徐州海亮未来学校,坚持“体教融合”是践行“因材施教,让每个生命出彩”理念的重要路径。“我经常观察一些孩子的成长,很多放弃学业专走体艺特长的孩子,在心态上、韧劲上反而特别容易后续乏力,相反,像张沐恩这种学习、训练兼顾的孩子,在策略上、心态上就比较有后劲儿。就像我们经常说的,技术和体能、天赋是有极限的,但是头脑的机敏度、思维的开阔度、认知的边界是可以通过学习无限拓展的。而这些素养,往往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发展高度。”小学部校长应春潮说。

  正是这种尊重个性、激发潜能、全面支持的教育生态,为张沐恩这匹“黑马”提供了如旷野般的广阔的教育环境,让他能够自由生长、从容蓄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超越奖牌,挑战自己的下一个“极限”

  当全国亚军的奖牌,沉甸甸地挂在胸前,那份在半决赛击败强敌的喜悦瞬间归零,“当时我满脑子都在想,我们跟冠军的差距在哪里?我需要突破哪些难点才能站上冠军领奖台?”复盘这次比赛的全部心路历程——从首次参加“高端局”的新鲜感,到冲破极限“一战成名”的兴奋感,再到决赛夺金失败的心有不甘,张沐恩清醒地发现,赛场之上影响成败的因素成千上万,只技术强悍远远不够,还需要有强大的心脏、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决心。

  幸运的是,他每天都跟失败正面交锋,渐渐地,他学会了“失败的智慧”,他会在训练结束后,专挑自己不喜欢的发球环节,进行反复训练,在一次次不满意的小失败中,培养韧性;他会在每次进步后迅速挑战进阶难度,让自己在反复被击败的状态下,磨炼技术直至反败为胜。“正是这样成千上万次的大小失败,让我在赛场上即便大比分落后,也有耐心寻找机会绝地反击;让我可以快速跳出输赢带来的情绪冲击,认真思考技术、心态层面的问题。”分享自己的“失败哲学”时,张沐恩稳重成熟的样子,远不像一个12岁的孩子。

  “当然,这次比赛对我而言还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既然,国少队的选手我都可以战胜,那么未来是否能走上ITF青少年比赛的赛场,跟世界级的选手一争高下呢?”看到孩子在成功面前沉稳的样子,张沐恩妈妈也是十分欣慰,她说:“这次比赛最大的收获不是亚军,而是信心的飞跃。他证明了自己具备与顶尖选手抗衡的能力和心理素质。这比任何技术层面的进步都更为宝贵。当然,前路漫长,他需要学习和提升的地方还有很多,但这无疑是一个完美的激励。”

  从积分100+到全国亚军,从被对手视为“弱点”到跃升为徐州市的网球翘楚,张沐恩的故事,是一部关于挑战自我、突破极限的生动教材。它告诉我们,天赋或许决定起点,但汗水、信念与智慧,才能决定一个人最终能走多远。

  而对于张沐恩本人,聚光灯已然亮起,期待与压力也将接踵而至。但正如他在半决赛的赛点上所展现的那样,这位内心强大的少年,已经准备好了去迎接一切挑战。

  对于徐州海亮未来学校而言,将以“体教融合”为指引,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全力为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提供保障,让他在专业和学业两个方向,都能走深走远。

扫一扫分享本页

13 +1
相关新闻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