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 了 情——深切缅怀陈毅元帅胞妹陈重坤、妹夫王少艾

来源:徐州教育在线-小海燕记者团     2025年4月3日     责任编辑:梦梦     阅读:3504次

  那年9月15日11时,小记者团接到苏州部队干休所来电讣告:“陈毅元帅妹夫王少艾同志与世长辞。”六年前陈毅元帅的胞妹陈重坤不幸离世,两位老人先后离世,让徐州小记者团的孩子们十分悲痛,多年过去了老人与徐州孩子们的未了情永远难忘,仍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为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1995年7月8日,40多名小记者南下开展为期六天的“寻访抗战足迹”夏令营活动,小记者车轮滚滚跨长江,直奔江南名城苏州,小记者们风尘仆仆忘记了吃中午饭,来到苏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在领导的安排下开始了紧张的采访。在会议室里坐着两位抗战英雄,一位是抗战电影《铁道游击队》大队长刘洪的原型人物刘金山,另一位是新四军老战士、陈毅元帅的胞妹王少艾,两位老英雄见到徐州来的小客人格外高兴,孩子们见到两位敬仰的老英雄也十分激动。苏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领导向大家分别介绍了两位老英雄的事迹后分组采访。老英雄用自己亲身经历把小记者带到了炮火连天的抗日战场,一个个抗日的小故事,使小记者深受感动和教育。采访过后王少艾老人挥笔为小记者团题写了“继承先辈遗志,誓做红色接班人!”署名为王少艾、陈重坤。当小记者们向王爷爷提出很想看望陈毅元帅胞妹陈重坤奶奶时,王老有些为难地说:“陈奶奶中风偏瘫,不能起床,天气热身上有异味,不太方便见大家。”大家知道陈奶奶患病在床,更想去看看老人家。晚饭过后,记者团选派了六位代表,购买了一束鲜花登门看望陈奶奶。

  两位老人看到远来的小客人,高兴极了。摆好了桌凳,桌上摆满了水果,陈重坤老人坐在轮椅上,满面笑容欢迎大家。老人愉快地拿出挂在墙上塑料镜框,镜框两边被磨得十分平滑,照片上三个主要人物清晰可见。坐在中间竹椅上的是陈毅元帅,两旁站的是他的妹妹陈重坤和妹夫王少艾,照片中三人亲近随和与自然,让人羡慕不已,这是他们最珍贵、最喜欢,也是唯一一张与哥哥陈毅的一张合影,多年来不管是谁来家里都要拿给人家炫耀一下,因此镜框被磨出了平滑。陈重坤断断续续的用不太清楚的四川口音告诉我们:二哥陈毅对他要求很严格, 1950年5月,随父母从乡下来到上海,当时二哥陈毅在上海任市长,从未在入学、入党、工作的事情上帮过忙,几十年中单位同志无一人知道我是陈毅元帅的妹妹。在我遇到困难时二哥陈毅讲过这样一句话:“现在社会变了,是党领导下的新中国了,你要靠组织,要靠党,不要依靠我,更不要有特权,要靠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贡献。”二哥的话我牢记在心里,从此我勤学苦读,考上了上海卫生技术学校,52年毕业分配到上海卫生防疫站工作。这样,一个对封建束缚中走出来的弱女子,靠勤奋努力,从一名化验员,到化验师,默默无闻的工作,直到55岁退休。

  陈重坤还说,解放后几十年来只见过哥哥三、四次,就在哥哥住院时我去看望,眼看假期快结束了,想续几天假,二哥执意不肯,他严肃地说“赶快回去,不要因为我影响工作,我没时间看你了,你一定不要依靠我,要靠自己努力,干好工作,好好为人民服务。”从陈重坤讲述中我们看到了陈毅元帅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对待亲属严格要求的好品质,让小记者们深受感动。

  两位老人听说小记者团搞了许多活动,寻访过许多革命老区,采访过许多名人,行程十万余里,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非常高兴,夸赞说:“你们不简单,太不简单了,你们从小就到革命老区接受传统教育,经风雨见世面,提高觉悟,这种形式太好了,全国少有,希望你们坚持下去,茁壮成长,让更多的小记者接受锻炼,经受教育,培养出更多人才,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两个月后,两位老人为小记者团来信:时间没有忘记7月8日一别,甚念。那种亲切的场面,经常在我们脑海翻腾。欢迎你们有机会再来苏州做客。他们在信中称道:“你们的行动是伟大的,你们受到的教育是高尚的,你们的成绩是终生难忘的……”

  事过整整两年,1997年7月23日,收到了王少艾老人发来的讣函,告知陈重坤奶奶病故,并随信寄来三张陈重坤治丧时的照片。消息传来,我们都为王少艾老人失去一位相依为命的革命伴侣而难过,也为记者团失去了一位可爱的大朋友、亲爱的老奶奶而悲痛。2001年6月陈重坤80周年寿辰,王少艾老人编写了一本怀念陈重坤的纪念册邮寄给了我们,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陈重坤奶奶的一生,以及两位老人相濡以沫,白头偕老的情感。陈重坤奶奶是我们的前辈、楷模,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

  陈毅元帅诞辰100周年,新四军研究会以上海外滩陈毅雕像为背景,印制了陈毅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卡,陈毅元帅的长子陈昊苏把纪念卡题词签字后,邮寄给了他的姑父王老,老人家收到纪念卡首先想到的是记者团,他又在贺卡上签字邮寄给了徐州记者团,当记者团在北京采访陈昊苏时,陈昊苏不知道我们记者团有这张贺卡了,就把这张纪念卡签了名,赠给每一位小记者,陈昊苏说给记者团一张留存时,老师说:“已有了。”陈昊苏问哪来的,我们说:“是你姑父王老寄的。”陈昊苏面带微笑说:“我姑父这个人对孩子就这么认真,他时刻想到的是孩子。”

  8年来,记者团增到他家两次看望,多次向他通信问候,邮寄自办的报纸,每次他都及时回信,赠送一些资料和书籍,如陈毅元帅和夫人张茜的亲笔书信、题词,他说:“这些资料书籍我保存时间不多了,留给你们下一代保存吧,也许以后对你们有用。希望你们记者团越办越好。”

  9月中旬,苏州部队干休所突然来电告知,王老病故,噩耗传来,小记者们泪流满面,悲痛欲绝,两位关怀惦念记者团的老人相继走了,他们对记者团的赞誉、关心和殷切希望将永远铭记在孩子们心中,激励记者团不断前行。8年的未了情,实在难以忘怀,将永远铭记在心,深情地怀念他们。

  陈晓

扫一扫分享本页

1210 +1
相关新闻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