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廿风华,弦歌永续。11月25日上午,徐州市第一中学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学校大礼堂隆重举行。
近年来,徐州一中秉承传统、锐意进取,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持续攀升,成为江苏省首批高品质示范高中立项建设学校,并于今年11月初顺利通过现场综合评估,成为清华大学“领军计划”和北京大学“博雅计划”等60多所“双一流”高校优质生源基地,成为徐州市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中心,承办淮海少年科学院,为徐州教育改革发展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徐州市第一中学收到了来自国内外著名高校、国外合作学校、兄弟学校的100余份贺信和祝福视频,对学校建校12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并对学校的发展致以美好祝愿。网友们也在直播留言区纷纷刷屏,向母校致敬,为母校祝福。
徐州市第一中学1981届校友、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赵耀辉
“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被培养出来,去上大学,到全国各个地方,成为优秀的人才,我觉得一中真是为中国作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
徐州市第一中学2007届校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
袁辉
“虽然毕业很多年,但是内心中时刻回想少年时代的梦想。希望母校越办越好,也希望学校永远对学生们、对孩子们,像自己的父母亲一样去关心关爱他们,愿母校插上腾飞的翅膀。”
百廿风华,弦歌永续。徐州市第一中学高质量发展汇报演出精彩纷呈,在120年的新起点上共祈美好愿望,赢得阵阵掌声。广大的一中校友们、朋友们,共同聆听徐州一中在经历120年风雨洗礼后温暖而又强劲的心跳。
《百廿芳华 青春一中》《徐州一中校歌》
作于民国初期的《徐州一中校歌》,带着仆仆的岁月风尘,仿佛在告诉每一个进入一中的学子,这所学校曾经的历史和它从未改变的追求。
《徐州一中的日子》光影秀
无数的青葱光影,共同浇筑青春的理想,从这里走出的一中学子,如花怒放,春色满园。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因为一代代一中人“立德力行”,甘为春泥护花开。
徐州一中一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成立各种艺术团体辅德、益智、怡情,带领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成为美。
徐州一中民乐团成立于2011年10月,以弘扬优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主旨,在音乐中陶冶心灵,促进成长。
民族管弦乐《春华秋实》、《达拉崩吧》
女高音独唱《我的深情为你守候》
一曲女高音独唱《我的深情为你守候》表达了一中学子们对母校的殷殷深情。
器乐快闪《自由探戈》《一步之遥》
合唱《少年》
少年,是面前再多艰险不退却。少年,是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
这信念是一中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气概与担当,是弘毅坚卓的砥砺前行,是弦歌不辍的岁月交响。校合唱团师生带来的一曲《少年》,是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的初心不变。
交响乐《我的祖国》《第二圆舞曲》
徐州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
秦晓华
“徐州一中的精神衣钵,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敢为天下先。在徐州一中120年的办学历史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非常优秀的学子,他们中有两院院士,比如紫金校区就是由孟建民院士团队设计的。他们中有学界翘楚、商界领袖。当然,他们中也有负责任的生活,积极工作的可敬一中人。”
在这座城市里,徐州一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建校以来,一中始终心怀“培育英华、达济苍生”的宏愿,肩挑“敬业奉献、为人师表”的重担,书写了英才辈出、桃李成蹊的辉煌篇章。
徐州中学堂、徐州师范学堂开启了徐州新式教育的先河,省立七师、省立十中点燃了徐州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星火,广大师生凝聚起强烈的使命感、责任心,自觉追随时代进步,勇于担当,奋勇前进,充分发挥了先锋作用。
1721年兴办的云龙书院是当时徐州最著名的书院,位于黄茅冈。1903年,徐州地方政府在云龙书院的基础上创办了徐州府官立中学堂,1906年又创办了徐州师范学堂,1907年改名为徐州府中学堂,这两所官立的新式中等学校就是徐州一中的前身。
徐州市第一中学的老校门是省立第十中学、省立徐州中学,以及建国以后徐州一中主要的校区内门,原有的建筑都基本拆除了,唯独保留下来的这座老校门是1920年时初建的基础。
徐州市第一中学夹河街校区的校史陈列馆二层木质小楼,当年是1934年省立徐州中学的学生宿舍,是目前徐州一中唯一保留下来的民国建筑。
辛亥革命后,江苏省于1912年将徐州府中学堂改为江苏省立第十中学。
位于石牌坊街的省立十中旧址(中枢街)
1928年,学校定名为“江苏省立徐州中学”。省立徐州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高中部设普通、师范两科),全校共12个班级、约500名学生。
1932至1937年间,在严立扬校长的主持下,学校“领导得方,教师阵容整齐,人事和谐安定,读书风气浓厚,毕业生的升学率逐年上升”,一跃成为省内“校誉隆升”的名校之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省立徐州中学于1938年春宣布停办。抗战胜利后,江苏省立徐州中学于1946年2月复校,有16个班、465名学生。
1947年,江苏省立徐州中学初中部复校第三届毕业典礼师生合影纪念。
复校后的省立徐州中学汇集了一批教学有方的优秀教师,教学质量提高很快。但战争再度迫近徐州,1948年冬,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下令将省立徐州中学迁往无锡,但大部分师生选择留在家乡迎接解放。1948年12月1日徐州解放,人民政府随即接收了江苏省立徐州中学,并将省立连云中学和立达女子中学等私立学校并入,命名为“徐州市立第一中学”。
1950年5月,徐州由山东省代管,一中改称“山东省徐州市第一中学”。
1953年6月4日,徐州市划归江苏再改为“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
上世纪60年代,从校园看向校门,和现在的夹河街校区差别不大。
当年的教室是在四合院里,从第三道门出去,就是操场。
历世事沉浮而风华不改
创百廿名校更心怀天下
祝愿徐州一中
迈向更高质量
更强示范
更具特色的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