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第三十六中学倡议学生开展“文明祭扫”活动——清明弃旧俗 祭扫树新风

来源:第三十六中学     2020年4月3日     责任编辑:高歌     阅读:2500次

  传统清明节是一个凝聚着多元文化的节日,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清明节又被时代赋予了特殊内涵。

  清明节,据阎崇年先生考证,说它至少有六重含义:一为节气,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时,气清景明,万机勃发。二为农事,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农谚,过了清明,开始农忙。三为寒食,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的寒食。四为踏青,就是民众踏青郊游。五为民俗,清明射柳,荡秋千,嬉戏为乐。六为扫墓。总之,清明节期间,既有慎终追远的感伤,又有冬去春来的愉悦。

  在这六者之中,以扫墓为必不可少的内容。在中国,从城市到农村,从内地到边陲,都有清明上坟扫墓的习俗。祭扫主要是缘于对先祖、对先贤、对先烈的感恩和敬仰。


  在新冠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建议革除传统祭扫陋习,积极参与“网上祭扫”,敬献鲜花等活动。缅怀先人故事,重读先贤之书,重温英烈事迹,倡导由实地实物祭扫转移到对逝者的精神文化传承上来,提升传统节日的内在底蕴与文化价值,树立时代文明新风;将对先人、先贤和先烈的悼念,化为爱国爱家的浓厚情感和拼搏奉献的实际行动。


  对于先祖,我们除了遵循传统的孝祭以外,在新冠疫情还未完全结束时,我们应告诉在外(特别是境外)的亲人、朋友不要回乡祭扫,减少人员聚集和流动,或者绿色祭扫,一改传统的纸钱香烟祭扫为鲜花悼念,祭扫后不聚餐、不串门。倡导利用网络建立亲属微信群,利用微视频、讲先人故事、书写寄语、制作思念卡等方式寄托哀思。

  学生浏览英烈事迹,寄托哀思

  对于先贤,我们要敬缅。璀璨的中华文化,离不开“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孔子,少不了一身“浩然之气”的孟子,不能缺老子青牛出关的洋洋五千言,丢不掉庄子满口的离奇故事……还有那“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先驱,我此时此刻站立的每一方文化大地,都少不了的他们当初的筚路蓝缕和殚精竭虑。面对已成为文化符号的他们,我们都要心敬、行敬。在清明节,我们读一本他们的书,摘一句他们的文字,用心聆听他们的心声,用行动履行他们的教诲。虽无香烟缭绕,然而惟其如此才是对他们最好的祭奠。

  学生寄语敬悼先烈

  对于先烈,要敬悼。一百多年来,无数的先烈英雄,他们为民族的解放,为民众的正义,为抵御外敌侵略,为救民于水火,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抛头颅,洒热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同样值得后人敬仰。在清明节,我们可以在网络上寄托哀思,表达仰慕,歌颂他们的伟大精神。我们可以点一支电子蜡烛,送一朵电子鲜花,留一句赠言,也可以观看网络视频,重温他们感天动地的事迹,从而激励我们挥洒青春,砥砺前行,奋力实现我们的理想。相信我们每个人的理想汇聚一起,最终必然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

  学生、家长参观网上纪念馆

  学生、家长向英烈敬礼

  学生、家长向英烈献花

  清明时节,文明祭扫,感恩先祖、先贤和先烈。

  感恩重在敬,文明就是敬的必然体现。古人云:念念敬,时时敬,事事敬,处处敬。就是每念、每时、每事、每地都要敬。

  文明祭扫,心存虔敬;文明祭扫,行必谦恭。

  让我们共同携手、从自身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移风易俗、倡导新风,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建设美丽幸福家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积极贡献!

  (吴彤/文 周婷 吴彤/ 图)

扫一扫分享本页

682 +1
相关新闻
换一批